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雷竞技RAYBET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雷竞技raybetapp官网【原创】“环境信披”如期而至 对绩优企业不构成压力 债券发行首选“绿色”已成行业共识

2024-09-10 03:02:5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雷竞技raybetapp官网【原创】“环境信披”如期而至 对绩优企业不构成压力 债券发行首选“绿色”已成行业共识央广网北京2月15日消息(记者岳玥)债券发行人需要正式披露环境信息了!新规系债券发展史上为数不多的、金融系统之外的部门所提出的监管要求。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于2月8日正式实施,债券发行人需要在2022年披露2021年度的环境信息。《管理办法》对披露主体的要求明确,信用债券的发行主体均被纳入;触发披露的情形都是以违反生态环境法为前提;在内容上,企业尤其需要披露融资形式、金额和投向,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信息。上述条款均为新增规则。

  “《管理办法》要求年报中加上入环境信披的部分,对于绩优的企业来说属于顺其自然,不会构成压力。” 有头部券商固收部门负责人解释,对于债券发行主体本身就包含了“环保不达标的不准发”的要求,市场已经进行了自然选择。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上述人士亦表示,绩优企业将会得到资本市场的更多回报。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正式提上日程,有关机构预测相关投资将达百万亿以上,绿色债券的发行热度逐步上升,投资者认可度高,绿色债券的低融资成本优势逐渐显现,“能发绿债则不发普通品种”成为了越来越多发行主体的共同选择。

  以“绿色”“低碳”为重要表现的ESG,正成为越来越成为A股公司的新名片。“双碳”目标下,环保监管的“高压线”早已绷紧,颇受关注的环境信息强制披露如期而至。

  2月8日起,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正式拉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强制披露的大幕,对债券发行人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主要是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环境信息披露的主体方面,只要是发行过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和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人均属于披露环境信息的主体。这个范围界定是相当明确的,信用债券的发行主体均纳入了环境信息披露范围。

  从信用债券的申报实践来看,目前在公司债券的申报材料中,《发行人诚信信息查询情况表》中第四项是发行人是否为环境保护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是必备的核查信息。但是该项核查针对的是“失信”问题,范围相对较窄,并不是对发行人所有环境违法行为的核查。

  需要关注的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人未被纳入披露主体范围。一家投资机构负责人表示,资产证券化产品跟公司债和其他企业债有差异,主要是打包资产产生信息流去发行,本身不太依赖于发债主体的情况,不涉及环保类的信息。

  其二,环境信息披露的触发情形方面,以违反生态环境法为基本前提,涵盖了追究刑事责任、处十万元以上罚款、按日连续处罚等六种情形。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违法违规行为均需披露,只有特定的事项才需要披露环境信息。

  其三,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方面,需要披露“融资形式raybet雷竞技竞猜在线官网、金额和投向,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信息”。需要关注的是,这里将债券发行人几乎所有的融资模式都纳入了信息披露的要求,包括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和银行。从现有的监管政策来看,这些信息是之前没有要求过的,属于新的监管规则。尤其是应对气候变化等要求,对于债券发行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大家一直以来觉得环境信息披露跟发债没什么关系,‘情理之中’则是环境信披符合国家的“双碳”总体目标;此外,IPO募集资金本就须获得环保部门的批复,从这个逻辑上讲,此次《管理办法》也算是股债呼应了。” 前述头部券商固收负责人称,此新规是债券发展史上为数不多的、金融系统之外的部门所提出的监管要求。

  “我们的上市公司、监管部门也都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此次被生态环境部提出运用到发债,是时机到了。”上述人士表示,参照国外ESG实行多年的经验来看,新实行的《管理办法》其实相当于中国版的ESG。

  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生态环境部2021年5月印发《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为贯彻落实《改革方案》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明确规定、落实责任、规范行为,生态环境部印发《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聚焦对生态环境、公众健康和公民利益有重大影响,市场和社会关注度高的企业环境行为,加快建立企业自律、管理有效、监督严格、支撑有力的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

  首先,着重健全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的具体安排,将多部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规定整合,解决环境信息披露形式、程序、时限等要求不明确问题;其次,着重解决环境信息披露内容不规范问题,强化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碳达峰碳中和等生态环境领域重点工作的支撑;再者,着重解决环境信息披露渠道过于分散、部门协作不足等问题,规范环境信息披露途径,明确管理部门责任,保障合理分工、有效执行。

  “金融从业的相关人员可能暂时还没什么感觉。”前述投资机构负责人表示,从《管理办法》覆盖的行业和企业角度来看,相关从业者表示,现在的发行人基本都是央企、地方国企、包括房地产、金融类的企业,实际上跟环保相关的东西少,制造型、资源型和煤炭钢铁类型的企业本身就不多,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更是连发债的资格都没有。

  “《管理办法》要求年报中加上入环境信披的部分,对于绩优的企业来说就是顺其自然的东西,不会构成压力。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优质的企业将会受到资本市场的更多回报,这将是更加实实在在、肉眼可见的差异。”前述头部券商固收负责人分析称,债券发行还有一个基本逻辑,就是发行人环保不达标的不准发,其实市场已经做了自然选择。

  随着“双碳”目标的驱动,越来越多的主体开始尝试进行绿色债券发行。对于AAA主体,近3年,绿债发行的票面利率自2021年后半年开始逐渐降低,稳步展现出绿色债券融资的优势。

  “中国目前市场上绿债的发行水平,特别是2021年以来,以央企作为样板的话,发债的利率水平已经比同期要低5到10个BP了。”上述机构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绿债发行深入人心,变成一种很高的定位和要求。

  据中信证券《对于AAA主体绿债发行的研究》报告显示,结合同时期3年期付息国债的票面利率进行对比,整体来看,发行利差(发行利差=公司债票面利率-国债票面利率,用来衡量风险溢价水平)在波动中逐步降低。相比于其他AAA主体,融资租赁行业的绿债发行往往发行利差较高,这便是“波动”产生的原因。如排除融资租赁行业,可较为直观的看到AAA主体3年期绿债发行的利差稳步降低。

  以3年期为例,与同品种一般债相比,这种利差收缩的趋势会更加明显。据公开数据统计,2019年度,AAA主体所发普通3年期一般公司债的平均利差为107.5BP,2020年则为99.32BP,2021年为78.13BP。可以判断出2021年普通品种的发行利差整体降低了约20BP。绿债同期则有超过25BP的收缩。在市场整体发行利差收缩的情况下,绿债的收缩更加明显。

  “以上数据可以较为直观地判断对于AAA主体,一般公司债的绿债发行利差在逐步收缩,以3年期更为直观,绿债的融资优势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凸显。”专业人士如是总结。

  相关数据显示,随着我国“30、60”战略的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正式提上日程,有关机构预测相关投资将达百万亿以上,银行体系等相关主体亦加大了对绿色金融的考核力度,对绿色资产“孜孜以求”。2021年以来,碳中和等绿色债券的发行热度逐步上升,投资者认可度高,绿色债券的低融资成本优势逐渐显现,大量主体开始进行绿色债券发行尝试,“能发绿债则不发普通品种”成为了越来越多发行主体的共同选择。

  债券发行人需要正式披露环境信息了!新规系债券发展史上为数不多的、金融系统之外的部门所提出的监管要求。

href=""

搜索